高考評價體系的基本內涵與主要特征
摘要
高考評價體系的基本內涵是“一核四層四翼”,其中:“一核”為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翼”為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高考評價體系是一個以價值為引領的、系統的、科學的、創(chuàng)新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指南。基于高考評價體系,提出“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高考命題理念。
正文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高考內容改革,教育部考試中心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經過3年系統而規(guī)范的研究,構建了基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要求的高考評價體系,作為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高考評價體系將發(fā)揮高考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指揮棒”作用,對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起到積極作用。
一、高考評價體系的基本內涵
高考評價體系的基本內涵是“一核四層四翼”,其中:“一核”為考查目的,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是對素質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是素質教育目標在高考內容中的提煉,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為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是素質教育的評價維度在高考中的體現,回答“怎么考”的問題。這3個部分的內容既突出重點,又有內在聯系,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圖1)。在此基礎上,高考評價體系還包括考查載體,即實現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的試題情境。
1.“一核”: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
考試招生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石。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要求。高考是重要的考試招生制度,要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才能確保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方向不偏倚、不走彎路、不發(fā)生誤導。
立德樹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務。高考作為最重要的國家教育考試,必須牢記為國育人的初心,堅守為國育才的立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品德修養(yǎng)、知識見識、奮斗精神、綜合素質等內容在考試中的要求,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切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積極彰顯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導向作用。
服務選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為不同類型的高校選拔符合要求的學生,其選拔水平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乃至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工作,要圍繞科學選才、提高質量、促進公平,進一步探索完善評價和選拔人才的方式方法,使選拔標準更全面,方式更科學。通過不斷完善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保證考試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保證試題有適宜的難度和區(qū)分度,從而保證不同水平、各有所長的學生得到良好區(qū)分,促進人才合理配置和分流。
引導教學是基礎教育對高考的現實需求,也是高利害考試必然的反撥功能。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要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充分考慮高中教育教學實際情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發(fā)揮考試的正面導向作用;要處理好考試和教學的關系,通過優(yōu)化試卷結構,創(chuàng)新試題設計,降低大量刷題、機械訓練的收益,助力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
2.“四層”: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
高考評價體系提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4個維度的考查內容,突破了以往僅從知識和能力2個維度考查的理念。
核心價值是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思想方法的綜合體現,是學生面對現實的問題情境時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考查內容的提出,是為了更加鮮明地體現高考立德樹人的核心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育人目標。核心價值在“四層”考查內容中處于首要位置,其他3個維度均以核心價值為引領。將核心價值分解為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見圖2),其中一級指標包括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德品質。
學科素養(yǎng)是學生在面對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能夠在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指導下,合理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有效地整合學科相關知識,運用學科相關能力,高質量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品質。高考中的學科素養(yǎng)融匯國家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中的素養(yǎng)內涵,通過理論邏輯分析與實證調研結果,構建了適合在考試中進行表達和測量的內容,包括3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見圖3),其中一級指標包括學習掌握、實踐探索和思維方法。
關鍵能力是學生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時,能夠有效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關鍵能力是支撐個體終身發(fā)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是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培育核心價值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基礎?;趯W科素養(yǎng)導向,結合學生認知發(fā)展實際,確定了符合考試評價規(guī)律的3個方面的關鍵能力群:一是以認識世界為核心的知識獲取能力群,二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的實踐操作能力群,三是涵蓋了各種關鍵思維能力的思維認知能力群。
必備知識是學生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有效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它是由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科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基本技術與基本原理組成的知識體系,由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構成。
作為有機整體,“四層”考查內容之間有著清晰的內在邏輯關系:核心價值是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考查中體現出的正確方向、正確價值觀、正確方法論、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學科素養(yǎng)反映核心價值,是在復雜情境中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關鍵能力是以必備知識的學習探究為載體,表現為對必備知識的運用,是形成學科素養(yǎng)的必要前提;必備知識的積累是形成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在對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進行考查時,必然涉及對必備知識的考查。
3.“四翼”: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
高考評價體系提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要求,一方面體現了高校對人才選拔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
基礎性主要包括學科內容的基本性與通用性、問題情境的典型性。高考命題的基礎性,要求以生活實踐與學習探索中最基本的問題情境作為任務創(chuàng)設與知識能力運用的載體,考查對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應用程度。
綜合性是高考命題的重要要求,不僅針對學科內容,還包括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從學科內容選擇的角度看,綜合性要求以多項相互關聯活動的復雜問題情境作為載體,能夠反映學科知識、能力內部的整合及其綜合運用,考查對知識、能力、素養(yǎng)之間的整合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水平。
應用性是高考命題的顯性要求。學以致用是學習的重要目標。高考命題的應用性,要求試題以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時代的生活實踐和學習探索情境為載體,聯系國家社會發(fā)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現實問題,考查學生遷移課堂所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水平。
創(chuàng)新性是高考選拔功能的體現。高考具有選拔創(chuàng)新人才的使命,為此,必須加強與創(chuàng)新密切相關的能力和素養(yǎng)的考查,比如獨立思考、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方面的能力,鼓勵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積極主動探索新方法、解決新問題。高考命題的創(chuàng)新性,要求創(chuàng)設合理問題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考查學生在新穎的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動思考,完成開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務,發(fā)現新問題、找到新規(guī)律、得出新結論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考評價體系的主要特征
基于高考評價體系,高考命題提出“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理念。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命題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具有以下特征。
1.高考評價體系以價值為引領
高考評價體系堅持以價值為引領,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第一,立德樹人在高考核心功能中被列為首位。高考評價體系將立德樹人確立為高考的根本任務,無論是為高校選拔學生,還是引導中學教育教學,都要以德為先,從而確保高考方向正確,發(fā)揮教育評價的正面導向作用。第二,核心價值在“四層”考查內容中被列為首位。高考評價體系確定4個維度的考查內容,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均需要以正確的核心價值為引領,各學科在制定命題標準時,也需要根據學科特點,確立與學科相適應的核心價值考查內容。
2.高考評價體系是一個有機體
高考評價體系是由“一核”“四層”“四翼”構成的有機統一整體,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第一,整體性?!耙缓恕薄八膶印薄八囊怼笔且粋€整體,三者彼此聯系、協調一致,但非簡單相加,而是強調三者共同發(fā)揮作用。“一核”是總體目標,“四層”圍繞“一核”目標并遵循“四翼”要求進行設計,“四翼”對“四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提出具體要求,確?!耙缓恕蹦繕说膶崿F。第二,層次性?!耙缓恕薄八膶印薄八囊怼彪m然相互聯系,但又彼此獨立;“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層”“四翼”是實現“一核”的具體路徑。第三,穩(wěn)定性。高考評價體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響應國家選才需求,呼應人們對美好教育的向往,借鑒國內外先進測量理論和實踐成果,有堅實理論支撐,并經過實證檢驗,這些因素決定了高考評價體系具有穩(wěn)定性。第四,適應性。高考評價體系的整體架構具有穩(wěn)定性,但具體內容會根據外界影響因素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更加靈活的策略更好地實現高考功能。
3.高考評價體系的研制手段具有科學性
高考評價體系的構建遵循正確的方向、路徑、方法和程序,以確保評價導向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第一,在研制方向上,高考評價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素質教育發(fā)展為基本遵循,以《實施意見》為政策依據,以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為考查依據,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上游與下游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穩(wěn)定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要求與學科內容深度融合,助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二,在研制路徑上,高考評價體系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及評價測量領域的研究成果,既體現達標意識,銜接基礎教育的育人目標,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對接其內容范圍,符合學業(yè)質量水平要求;又具有前瞻意識,銜接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依據高校選才需求,充分考慮各類高校不同專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第三,在研制方法上,采用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秉持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確保高考評價體系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能經得起實踐檢驗。第四,在研制程序上,高考評價體系的研制過程,不僅多輪征詢各方面專家意見,反復修改完善,而且命制了試題,在全國多省市進行多輪試測,以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實踐的可操作性。
4.高考評價體系的評價理念和模式具有創(chuàng)新性
高考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在教育功能上,實現由單一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轉變。以往高考注重基于智育評價的人才選拔,對立德樹人體現不夠,與素質教育銜接不足;高考評價體系從黨的新時代教育方針出發(fā),立足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評價體系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機制性設計,實現與素質教育理念、目標和要求的體系性銜接,從而落實“維護和增強高考在人才選拔培養(yǎng)中的核心地位”的要求。第二,在評價理念上,實現由傳統的“知識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轉變。自1977年恢復高考后,高考的評價理念經歷了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轉變;當下,基于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明確、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高中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教育測評理論的發(fā)展,高考評價體系提出“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評價新理念,并經實證檢驗,證明其操作的可行性。第三,在評價模式上,實現主要基于考查內容的一維評價向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三位一體”評價的轉變。高考評價體系基于素質教育理論和考試評價規(guī)律,將素質教育目標與考查內容對接,將素質教育評價維度即考生素質的達成度與考查要求對接,并創(chuàng)設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考生素質的問題情境作為考查載體,形成集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為一體的多維立體評價模式。
三、高考評價體系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1.“一核”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高考評價體系中的“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一核心功能的各個要素之間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發(fā)揮統領作用,決定高考的前行方向和價值取向;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既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是高考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手段。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功能機制,體現了高考在教育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關鍵作用?!耙缓恕?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如圖4所示。
2.“四層”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高考評價體系“四層”考查內容之間有著清晰的內在邏輯關系:核心價值位于最上層,是引領其他層次考查內容的總航標;學科素養(yǎng)反映核心價值,是在復雜情境中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是關鍵連接層,承接核心價值的方向引導,統攝關鍵能力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是以必備知識的學習探究為載體培養(yǎng)的,表現為對必備知識的運用,是支撐和體現學科素養(yǎng)要求的能力表征,是形成學科素養(yǎng)的必要前提;必備知識的積累是形成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在對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進行考查時,必然涉及對必備知識的考查。綜合上述特征,“四層”考查內容之間的關系結構如圖5所示。
3.“四翼”與“四層”之間的關系
高考評價體系的“四翼”是連接“四層”與高考命題實踐的紐帶。高考評價體系通過“四翼”實現對“四層”的有效考查,也可通過“四翼”對高考試題質量進行有效評價;因此,“四翼”不僅是評價學生素質高低的基本維度,而且是評價試題質量優(yōu)劣的基本指標。問題情境作為考查載體,將“四翼”考查要求與“四層”考查內容有機融合,最終實現對考生素質的評價。
高考評價體系既是理論體系,其構建始于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思考和回答,是素質教育要求在高考中的體現;高考評價體系也是實踐指南,為高考命題、考試評價提供依據。
原文刊載于《中國考試》2019年第12期第7—12頁。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化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英語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歷史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生物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思想政治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物理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語文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2023-09-27
- 1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控制分數線
- 2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指南
- 3關于公布2025年高校專項計劃、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專業(yè)信息說明
- 4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藝術類省際聯考戲曲類專業(yè)成績公布
- 52025年招生計劃補充說明
- 6關于查看202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藝術、體育類專業(yè)投檔規(guī)則的溫馨提醒
- 7河南省2025年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招生有關事項提醒
- 86月22日至28日舉行!2025年高考“云咨詢周”活動來了
- 9河南省2025年定向培養(yǎng)軍士招生公告
- 10河南省2025年軍隊院校招生公告
- 11河南高考“評卷開放日”,記者探訪評卷現場
- 12宋爭輝到我省2025年高考試卷掃描和評卷現場檢查工作
- 13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yè)計劃報考資格審核工作有關事項提醒